查看原文
其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说课稿汇总(文末下载)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3-02-12

九年级化学微课+课件教案试卷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微课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习题答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9年级期末试题卷汇总

初中化学(微课+课件+教案+试卷)汇总

初中化学28个必考概念及易错知识点

全册说课稿
绪言 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X学校 XX。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我将从三个方面分析本节课——说教材、说方法、说过程。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总结为三个字“看、翻、走”


     本节课是学生:看见化学世界的第一眼,翻开化学知识的第一页,走进学习化学的第一步,同时本节课的内容势必给学生带来许多的为什么,使学生对化学充满神秘和向往,这对学生学习化学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说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对教学三维目标进行有机融合,体现化学教学的价值观。


学完本节课,学生能初步了解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面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能初步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最后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欲望的目的。


说教学重点:化学科学的发展情况,以及化学研究的对象。


二、说方法


     在课里、课外的知识上,我分析学生为“一具备”“一缺乏”“一需要”,具备对化学较强的好奇心,但也缺乏对化学知识理性与系统的认识,因此更需要通过本节课了解化学该学什么。基于此我采用自由发言、图片、视频、演示实验、介绍讲解、自主学习等方法加以突破。


化学教师就像一位导游,带领一批新的游客踏上遨游化学世界的旅程。


三、说过程


1.  因此 我的教学思路:总结为“三步三环节”。


第一步:拉开序幕打开化学之门

第二步:进入化学世界,又分为三个环节:


一谈化学 从身边感知化学

二谈化学 化学的“昨天、今天、明天”

三谈化学 作为初学者,我们要学些什么?


最后一步:小结点题,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教学过程

一个魔棒点灯的实验,把我介绍给学生。我是一位化学魔术师,将带领大家走进一个崭新的世界(请看视频)。


一.拉开序幕 打开化学大门


一本书代表一个世界,一扇徐徐打开的大门,引领学生进入化学科学。


通过该环节使学生打开想象空间,初步认识化学。


二.进入化学世界


【一谈化学:从身边,感知化学】(重点停顿、突出、声音提高、速度放慢)我首先提出问题:化学是什么?化学有什么用?


让学生结合图片以及现有生活常识,小组讨论——谈一谈你心中的化学,然后班级展示!其次我准备播放一段采访市民的录像(录像),通过录像引起学生更多的想法。


(过渡停顿)有人说“化学就在自然世界的旁边又构造了一个崭新的物质世界。”


【二谈化学:化学的“昨天”“今天”“明天”】(重点停顿、突出、声音提高、速度放慢)从“古代化学起源”,“近、现代化学发展”到“未来化学更辉煌”三个篇章展现化学的历经过程。


化学的昨天——古代化学起源(视频)。


通过视频介绍:了解火是人类文明的开始;火也是化学的起源。再通过图、文、历史故事等方式展现化学在此以后便与人类的进步结下不解之缘,如图:新石器时代陶盆、“气势磅礴”的兵马俑、“美妙细腻”的景德镇瓷器、青铜器的代表“越王勾践剑”,还有四大发明中的“火药”“造纸术”这些都充分展现了人类利用化学变化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直到18世纪,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也使得人们真正从微观看世界;到了19世纪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这使化学成为一门具有系统性的科目。


对原子、分子的认识开辟了化学新天地。


化学的“今天”——近、现代的不断发展


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中国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探针操纵硅原子后,再扩大十亿倍后所呈现的图像,让学生知道还有一个没有看见的世界。


当今的化学也在日益壮大,渗透到农业、工业、科研等各个方面。


农业上:农药、化肥的合理利用。是化学让人们不再饥饿,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强大力量!


工业上:化学让我们穿得更漂亮、出行更方便,使学生能够热爱生活,热爱化学。


科技上:鱼、鸟共处的事实会让学生感知化学充满神奇。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学生感知化学的魅力,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化学的“明天”更辉煌


她承上启下、必不可少,“明天”的发展需要化学。涉及到:能源、材料、医药等方面。


“明天”的化学正在发展,“绿色化学”的提出会使一切都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2011年是国际化学年,主题是,化学 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未来!


人们向往着化学帮我们实现“明天”的理想


消除污染,低碳生活,美丽中国,保护地球


能让我们:健康生活,根治疾病


能:寻找水源,飞向太空 ,太空生活


让学生坚信一代代化学人努力后,可以实现这美好的一切!


相信学生通过对化学发展和身边化学的了解,学生会更有意识的去关注生活。


通过对上述环节的学习提出化学是什么,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同时引导学生勾画教材,体现自主学习的思想。


但这几个方面在学习中是如何体现的?进入【三谈化学】:作为初学者,我们要学些什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第一单元 我们将走进化学实验的天地,在那里可以感受化学的仪器美,实验美。


化学不是简单的瓶瓶罐罐,实验是研究化学的主要手段。展示趣味实验:清水“变牛奶”“变果汁”“变汽水”激发学生兴趣。


第三单元 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揭开物质的神秘面纱,让我们了解看不见的世界。

第二单元、四单元、六单元涉及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用化学的视角,对身边熟悉的物质进行再认识。


通过以上“三步三环节”,走进化学,了解化学,认识化学,感知化学的魅力,激发学习积极性。


我的板书设计


化学使我们温暖漂亮 衣装婀娜,让我们吃饱喝足 营养多多   

化学 飞天探地 为生命密码解锁,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辽阔。

化学必将使未来的世界更加绚丽多彩。 


谢谢大家!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各位老师、同学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的内容,也就是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二节课,第一节课上已经向他们介绍了化学的绪论,学生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习化学以及怎样学习化学,为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课题学习是化学理论性知识,作为启蒙阶段的学习,它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认知结构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学生对化学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因此,本框题在整个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以及刚接触化学的新鲜感,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②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②学会搜集信息,提高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渴望热情,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才能理解和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难点的依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对化学变化的判断。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实验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九年级学生的现状,本课题位于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化学实验。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学科只有一个初步印象,知道什么是化学,但是怎样研究、利用什么方法研究物质并不清楚。在毫无化学基础、从来没接触化学实验的前提下,如何正确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是重要环节。同时在这节课中,学生将会与化学实验第一次亲密接触,怎么进行实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是什么,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实验探究的学习。 我主要采取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的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辨能力,关注学生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鼓励学生的运用,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到达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的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      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由于本框题的内容以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直观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突出重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由提问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入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30分钟)我把新课的内容分为了明确目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观看视频——分析讨论——归纳总结——深入分析——课堂练习——讲解概念——补充总结这几个流程。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明确了教学重难点。没有照搬照抄教材上的实验,而是根据学校的实验条件以及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自己选取了几个实验,我还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是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趣味化。还重视教学的疑点,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其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的串联、积累和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最后的课堂小结,通过让学生回顾整节课的内容,使其更深刻地理解化学基本理论在实际生活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布置作业:

我布置的作业是:①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结合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举出几个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例子,最好能说明理由。②掌握有关物质性质的知识,完成练习册相应习题。

这样既开动了学生的脑筋,又能让他们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变化,从生活中发现化学,学习化学。

5.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二)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二、 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1、熔点 2、沸点 3、密度

 

七、设计思路

在学生学习化学课程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大量的化学变化实例,只不过他们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他们的区别没有思考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没有根本的认识。因此本节课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八、结束语

各位老师、同学们,本节课我是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识规律,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完成了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实验中认识化学,学习化学,并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更好地服务我们生活。虽然整节课经过精心设计,但难免存在不足,请各位老师同学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程类型】活动课: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学目的】

  l、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l、激趣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课时安排】l课时

  【教学环节】提出课题→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实验探究→交流反馈→填写报告

  【教学策略】本课题第一次出现“活动与探究”,是学生进行化学探究的开端。第一个探究活动教师可先演示,学生模仿;第二个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完成。

  【课前准备】蜡烛、火柴、烧杯、玻璃导管、白纸(稍微硬些的)、澄清的石灰水

  【学生活动设计】

  l、对课题涉及的知识方面的疑点提出质疑;

  2、每二人一组点燃蜡烛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

  3、在教师的参与下进行生生交流;

  4、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世界是物质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同学们,你做过蜡烛燃烧这个实验吗?你仔细观察过燃烧的蜡烛吗?如果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学生阅读]P7"活动与探究"

  [学生讨论]

  1、燃烧时可能发生哪几种变化?

  2、你猜想蜡烛会有哪些性质?

  3、你想通过什么实验手段来证实它们?

  4、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向老师咨询?

  [学生质疑](可能问到的问题)

  1、石蜡是一种什么物质?2、蜡烛怎么会有各种颜色?3、蜡烛是怎么制成的?4、烛芯仅是纯棉线吗?5、为什么点燃烛芯就能引燃蜡烛?6、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是因为它都变成蜡油了吗?7、蜡烛燃烧有时冒黑烟是怎么回事?8、、蜡烛燃烧时是固体蜡燃烧还是蜡油燃烧还是有其他情况?9、蜡烛燃烧时,火焰为什么越来越高?10、吹灭蜡烛时为什么会闻到很难闻的气味?

  [教师答疑](边答疑边为后面的实验探究设下埋伏,凡是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到答案的暂不作答)

  [学生活动]试述实验探究的主要步骤及其目的。

  [教师指导]实验步骤和观察要点:(电脑画面提示)

  l、取一支蜡烛,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

  2、用火柴点燃一支新蜡烛:

  (1)观察蜡烛外部形态的变化,例如烛芯被点燃后大约几秒钟蜡烛熔化;周围气流稳定时、不稳定时烛火及蜡烛的外型变化;蜡烛周围温度的变化等;

  (2)(如图1)观察蜡烛的火焰有无明显的层次,其颜色、亮度、温度有无明显差异(可选用火柴梗或稍硬的白纸测试);

  图1

  (3)(如图2)将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其内壁;然后将其迅速翻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有变化;

  图2

  3、吹灭蜡烛,观察;

  4、熄灭蜡烛时,试用火柴点燃白烟,看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惊喜?

  5、(拓展实验)(如图3)小心地往烛焰里插一根玻璃导管,你会发现什么?用火柴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你又会发现什么?

  图3

  [实验探究]学生每二人一组,边实验、边记录、边思考;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交流反馈]学生代表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现象和结论)。

  [反思与补充]通过交流,学生取长补短。

  [总结与评价]略

  (学生填写探究报告)

  【课后附记】

  1、课前布置学生在家观察蜡烛的燃烧非常必要,否则课上时间太紧;

  2、学生可以自愿结组,这样利于配合;

  3、限于时间,学生提问前教师要限定范围,以避免跑题;

  4、每组可以配备小试管夹或者带铁夹的铁架台,用来固定导管,以免学生操作时烫手。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二课时)》

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走进化学实验室》。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课题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走进化学实验室》是省编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中的课题

  3。根据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以及该课题的教学目标,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实验室,初步学习实验的技能,学习仪器的使用方法,我定下了本课题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②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

  ③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④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了解操作要求。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②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注重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②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

  ③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

  (2) 药品的取用。

  (3)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药品的取用。

  (2)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二、 教学方法

  1、根据课题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提出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三、 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参观实验室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节课是走进化学实验室。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三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化学实验室以及一些常用的仪器和使用方法。第二课时通过前面的学习内容进而学习药品的取用和物质的加热。第三课时将学习仪器的洗涤以及做出本课题的总结。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五、 教学程序

  教学要点: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

  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步骤: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3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反馈练习(10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通过无规矩不成方圆的讲述,让同学们深刻的认识进入化学实验室也是要遵循实验室规则的。以及让同学们回忆家里的厨房中储存白糖、食盐、酒、醋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2、讲授新课:让同学们看书中的彩图,然后通过课件投影出更多的实验室图片。然后让同学们认真阅读实验室规则,让同学知道规则的重要性,最后让同学们观看一些仪器图片,展示实验室一些常用的真实仪器。

  3、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画出一些仪器,让同学说出仪器的名称。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4、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最后的总结。

  5、布置作业:让同学回去看家里厨房的容器使用方法以及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一、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保存:广口瓶

  取用:药匙、纸槽(粉末状)、镊子(块状)

  2、液体药品的取用

  保存:细口瓶

  取用:倾倒

  3、滴管的使用

  二、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

  2、给物质加热:用外焰加热

  三、仪器的洗涤

  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一、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来说: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小学对空气知识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而且,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看图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开始,到做仿照实验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再到看图片认识空气的主要用途和保护空气,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 
从感情培养来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现时的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严格要求。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课题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情感目标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3、技能目标 
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五、学法指导 
1、收集有关材料,对有关知识有初步了解。 
2、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六、教学方法的确定 
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 
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 
总的来说,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 
所以,本节课题采用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可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并以仿照实验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2、让学生事先收集资料和图片,并根据收集的资料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3、让学生收集有关空气污染的照片、漫画、短文等资料,完成有关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收集本地的空气质量日报,绘制图表。 
我把本课题分为两节课,下面主要讲述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 → → 
→ → →

七、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内容: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 
提出问题: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1/5的? 
2、通过抢答,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内容:仿照这个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展示实验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 
(1)、有关仪器的(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内容: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4、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讨论与思考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充满整个集气瓶吗?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如果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不会,因为空气中含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存在。 
第二个问题的结果: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②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5、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6、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这样的物质叫做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7、作业:完成课本有关练习。


板书设计 
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 
一、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至约1/5的地方。 
(2)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 → 五氧化二磷 
(3)小结: 
名称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化学式 N2 O2 CO2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2、混合物与纯净物(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内容: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4、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讨论与思考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充满整个集气瓶吗?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如果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不会,因为空气中含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存在。 
第二个问题的结果: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②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5、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6、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这样的物质叫做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7、作业:完成课本有关练习。


板书设计 
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 
一、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至约1/5的地方。 
(2)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 → 五氧化二磷 
(3)小结: 
名称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化学式 N2 O2 CO2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2、混合物与纯净物


课题2《氧气》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报考的岗位初中化学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氧气》,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对教材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下面我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氧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通过前一个课题空气的学习,学生已初步认识了氧气这一物质,这为本节课深入学习氧气的性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本课题又为以后学习氧气的制取和研究物质的性质奠定了基础。本节课设计了大量的实验探究,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观察讨论,学生能够体会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互联系,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自然的精神。


掌握学生的情况有助于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来我来分析一下学生的情况:

九年级学生观察能力有所发展,但观察的准确性和深入性还不够,不能透过复杂的现象看到本质,同时学生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演示实验,使学生能够直观的观察到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时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共创师生高效课堂。


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知道什么是化合反应、什么是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和自主讨论,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氧气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品质和严谨求实的探究精神。


基于教学目标的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难点确定为: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运用氧气的性质来分析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自主探究、实验、观察等方法来进行教学,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基于以上的分析,接下来进行我说课最重要的部分——教学过程的说明,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环节一、课堂导入

我将采用谜语导入的方式进行,“说是宝,真是好,人与动物都需要,看不见,摸不着,越往越高处越稀少。”学生通过思考,很快就知道是氧气,从而引出课题,这样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环节二、内容新授

这是本堂课的核心部分,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所在,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探究

我将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本课第一段的内容,通过与空气的类比,分析氧气的物理性质,学生通过阅读可得出:“氧气无色、无味、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液体氧气为淡蓝色、固体氧气为淡蓝色雪花状。”


活动二:氧气的化学性质探究

首先我将演示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燃烧实验,并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不复燃,在氧气中能够复燃,结合现象我会提问学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什么性质?”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得出木条复燃,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然后我将提问学生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学生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即可知道答案。


接下来我将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上,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视频,并要求学生描述实验现象,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发现硫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的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此时,我会及时补充硫在燃烧时放出热量,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解释该气体为二氧化硫,同时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硫 + 氧气 —— 二氧化硫


同时我将提醒学生把反应物写在文字表达式的左边,生成物写在文字表达式的右边,并标明反应条件。


结合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我会继续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上碳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让学生以化学小组的形式,分组探究讨论碳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产物。学生通过观看,可以发现碳在空气中燃烧持续红热,放出热量;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我将补充说明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学生根据之前的学习可以知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为二氧化碳,由此我将要求学生自己在纸上写出碳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我将对部分学生所写的进行检查,然后进行板书:

碳 + 氧气 —— 二氧化碳


由于以上两个反应都是非金属在氧气中燃烧,因此我会顺势向学生抛出问题:金属是否同样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呢?接下来我将带着学生一起来探究铁是否能在氧气中燃烧?我将为学生演示:铁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并在实验前解释将铁丝盘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铁丝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铁丝充分燃烧。在集气瓶底铺细沙(或放少量的水)是防止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铁丝在空气中只能发生红热的现象,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我会告诉学生黑色固体为四氧化三铁,之后要求他们尝试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予以指正: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结合上述三个实验,我会提问学生,我们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应该注意那些问题?要求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并回答。之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能把结论当做现象来描述;

(2)不能脱离实际情况;

(3)不能片面描述部分实验现象;

(4)注意烟与雾的区分;

(5)注意火光和火焰的区别。


活动三:化和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区别

我将整理本课学习的三个文字表达式,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探究讨论,找出他们的共同点。


硫+氧气——二氧化硫

碳+氧气——二氧化碳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可以发现:他们都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此外还可以发现三个反应都有氧气参与,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从而引出化合反应的定义:即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以及氧化反应的定义:即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在氧气中的燃烧是比较激烈的氧化反应。如硫、铁等燃烧都属于氧化反应。而有些氧气反应进行的很缓慢,甚至不被发现,这种氧化反应称为缓慢氧化。如呼吸,腐烂等。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演示实验以及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实验,学生探究讨论等方法,一方面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合作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细心观察和严谨求实的学习品质。


环节三、巩固练习

为了巩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我将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谈一谈氧气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以及根据所掌握的知识举例学过的化合反应,说出生活中几个缓慢氧化的实例。这样能够使学生感受氧气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我采用的是让学生先自主总结,我来补充进行,这样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会让学生课后完成课本的练习题,并查阅资料说出更多利用氧气解决生活问题的实例。


接下来是我说课的最后一个内容,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结合新课标的理念,简洁明了,重难点突出,便于学生记忆和复习。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考官的聆听。请问我可以擦掉我的板书了吗?


课题3《制取氧气》

一、教材分析

 “制取氧气”是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 3的教学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本课题体现在“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以及“物质的化学变化”三个一级主题里,对本内容的教学要求是“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提出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是“实验:氧气的制取;观察硫酸铜溶液(或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影响”,对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要求是“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简短的文字表明新课程下本内容的教学较传统教学有很大改变,更注重于利用科学探究过程进行知识的建构。 本课题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也是学生初次通过化学反应获取新物质的实验课。

在教材编排的知识体系中,第一单元课题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以及“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学习,已经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第一单元课题3的学习,也让学生掌握了 “化学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连接仪器装置” 等几项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第二单元课题2对氧气的性质的学习,这些都为学习本节课 “制取氧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不仅要学习如何制取氧气,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制取氧气使学生明白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以后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除此之外,氧气的制取也是每年中考的必考点,涉及到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分值也比较多。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化学又是一门新开的科目,学生很感兴趣,尤其喜欢亲自动手做实验。因此我将创设生活情境“小明倒消毒剂(过氧化氢溶液)时观察到的现象”,学生激发起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进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探究。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单元课题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以及“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学习中对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第一单元课题3的学习,也让学生掌握了 “化学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连接仪器装置” 等几项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而在第二单元课题2的学习中也已经掌握了氧气的性质等知识。 对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学习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篇幅字数限制
拉到文末下载Word完整文档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
课题3《元素》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爱护水资源》
课题2《水的净化》
课题3《水的组成》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一课时)》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二课时)》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三课时)》
第四单元复习《自然界的水》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五单元复习《化学方程式》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六单元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第一课时)》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第二课时)》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第七单元复习《燃料及其利用》



下载完整WORD电子版请扫码关注班班通教学系统公众号发送消息

379】这3个数字获取

 ▼

长按点击关注


打不开百度网盘链接的地区

可长按扫码识别直接下载

 ▼电脑端下载网址
http://jazpan.com/box/32.html

初中语文(微课+课件+教案+练习题)资料汇总

初中数学(微课+课件+教案+练习题)资料汇总

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微课+课件教案汇总试卷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微课精讲+课件教案试卷汇总下载

初中生物(微课+课件+教案+练习试卷)资料汇总

初中历史、地理微课精讲+预习课件教案资料汇总

初中生物7-8年级微讲课+课件教案试卷汇总下载

初中物理全册微课精讲+课件教案试卷知识点汇总

初中全科资料汇总(含教材、微课、知识点、试卷)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